南模中學團委與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團委聯合組織開展“五四”共建主題活動
4月29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團委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團委共同組織開展“五四”共建活動。 近二十名南模中學高一學生來到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參加學生生涯發展之“五四”職業體驗活動。
會場
為讓同學們全方位了解研究所的發展歷程、使命定位和研究方向,中心團委聯合相關團支部,在研究生部、人工氣候室和昆蟲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專題報告、實驗操作和講解、實驗平臺參觀等多種形式,讓南模中學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了解專業知識、研究動態,體驗科研生活。
在專題報告環節,中心研究生部的張紅老師首先對來參加活動的老師和同學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研究所的歷史傳承、核心定位、科研成果、研究隊伍、支撐平臺等情況,就研究所的研究生培養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及研究生畢業發展情況向同學們作了重點說明,她還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爭取將來成為科學院的新生力量。晁代印研究組的吳嘉琛以“問菌為何物”為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有關蘑菇的科普報告。在他的講解下,同學們不僅了解了蘑菇中毒的基本類型及癥狀,增強了對毒蘑菇謠言的辨別力,更切實感受到不僅要學好科學,更要講好用好科學。王四寶研究組的王希以“科學救國,勇攀高峰”為題,為同學們詳細講述了一生與魚蟲為友的尹文英院士的科研人生故事。在她的娓娓道來下,同學們不僅了解了尹先生從當魚醫生,到發現“紅色華蚖”,再到土壤動物調查研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更從中感受到了她對科學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執著追求。
專題報告
在科學體驗環節,同學們分別以植物、昆蟲和合成為分組進入實驗室進行參觀學習。李圓圓組的黃裕鎧介紹了藜麥的歷史來源,并指導同學們開展藜麥基本性狀的測定和數據記錄;在何祖華組崔凱旋、張皓辰同學的帶領下,同學們了解了水稻面臨的主要病害,以及實驗室在抗病機理與應用方面開展的主要研究,并進行了相關觀察與體驗;覃重軍組周星馳、閆雪珊講解了什么是合成生物學,什么是iGEM比賽,合成生物學家如何像搭積木一樣搭建生物元件和人工生命,并指導同學們進行了提取質粒的實驗;王成樹組韋東翔介紹了課題組在病原真菌感染昆蟲的機制機理方面的研究,帶大家了解了模式動物果蠅的基本性狀,并認識了兩種昆蟲致病真菌羅伯茨綠僵菌和球孢白僵菌。
科學體驗
在人工氣候室,同學們分別在林鴻宣組曹英杰、陳曉亞組侯立攀和李圓圓組黃裕鎧的帶領和講解下,觀察了水稻、棉花、玉米、木薯等科研植物,了解了不同類型植物培養環境和生長情況。在昆蟲博物館,同學們在任萍萍老師的指導下,從昆蟲的身體結構、息居環境、生活習性等方面全面了解了“昆蟲的生命”。
參觀人工氣候室和昆蟲博物館
為期一天的活動雖然短暫,卻讓同學們得以走近科研一線,近距離感受和體驗研究所的科研氛圍,領略科學探索的魅力,接受科學家精神的洗禮,激發他們對未來可能從事科技事業的思考。
學生合影
附件下載: